<input id="u0kae"><object id="u0kae"></object></input><blockquote id="u0kae"></blockquote>
<blockquote id="u0kae"></blockquote>
<samp id="u0kae"><samp id="u0kae"></samp></samp>
  • <blockquote id="u0kae"></blockquote>
  • 歡迎進入中寧縣委組織部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人才工作 > 正文
    中寧縣抓實“12345”人才戰略 不斷推進人才工作創新發展
    2017-03-30 21:43:00    來源:中寧黨建網    編輯:    【打印本頁】    字體: [][ ][ ]
    2017-03-30 21:43:00

      近年來,中寧縣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抓實“12345”人才戰略,以科學思維謀劃推進人才工作發展,以務實態度提高服務人才工作質量,不拘一格,惟才是用,有效調動和發揮了各類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截止目前,全縣各類人才共計2.23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5.2%。其中:黨政人才1259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4370人、專業技術人才9372人、高技能人才3479人、農村實用人才3765人、社會工作人才48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2名,自治區“313”人才工程4人。

      一、強化“一種理念”,筑牢人才發展核心地位

      通過加大黨管人才工作力度,認真履行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職責,嚴格落實人才工作各項制度,切實抓好中央和區、市關于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針政策、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不斷強化“人才第一資源理念”,每年安排人才工作專項資金100萬元,確保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入優先保證,不斷推進經濟社會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

      二、落實“兩個主體”,凝聚人才工作強大合力

      一是落實職能部門促進人才發展主體責任。將人才工作作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考核內容進行嚴格考核,強化“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確保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不斷提高服務人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著力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環境。二是落實用人單位人才培養開發主體責任。加強各領域人才工作的分類指導,加快建設職業化人才工作者隊伍,鼓勵支持用人單位完善人才管理服務和激勵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更好地發揮人才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

      三、搭建“三個平臺”,提高服務人才工作質量

      一是搭建人才服務平臺。設立“一站式”人才服務窗口和非公企業人才服務中心,為各類人才在創新創業、勞動就業、職稱評審、社會保障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非公企業與高等院校和各類科研單位合作,建設專家服務基地、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創新創業人才孵化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實踐基地等,不斷健全人才培養開發體系。二是搭建人才創新平臺。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創新企業,大力支持院士工作站、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各類人才研發和轉化高新技術,領辦創辦科技型經濟實體,逐步完善全縣科技創新體系,切實以良好環境聚集高端人才。截止目前,全縣設立院士工作站2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1個、自治區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創新)中心7個,申報創建自治區中醫重點優勢??坪突蒯t示范病區各1個,新材料循環經濟示范區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紅梧山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獲批自治區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枸杞科技產業園正式啟動建設,全縣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家、自治區級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家,天元錳業和杞泰公司被評為首屆寧夏自主創新標桿企業。三是搭建人才交流平臺。依托縣創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加快建立統一規范、開放有序的人才資源市場體系,有計劃開展引才環境推介工作,積極組織用人單位參加人才招聘活動,探索開展專才特聘工作,通過政府引導、市場調節、自主選擇等途徑,促進人才合理流動。2016年,組織召開了春秋季人力資源招聘會、山區三鄉鎮專場招聘會等,有281家單位參會,提供9627個就業崗位,達成就業意向性協議3740人。

      四、實施“四項工程”,促進人才結構優化調整

      一是實施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意見,選拔一批骨干人才,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并施,進行長期重點培養,著力開發具有科技創新、技術轉化、產品研發能力的科技創新人才,技術應用嫻熟、技能工藝精湛、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技能人才,能夠支撐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農村實用人才,力促人才、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二是實施科技創新團隊培育工程。立足全縣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信息技術、電子商務及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建立“科技創新人才項目庫”、“產業項目庫”、“技術項目庫”等,發揮高層次人才引領示范帶動作用,按照“特聘專家+領軍人才+團隊+項目”模式,力爭培育一批能夠支撐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團隊,提高全縣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三是實施枸杞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工程。根據全區乃至全國枸杞產業人才發展需求,依托寧夏大學枸杞職業技術繼續教育學院和寧夏枸杞保鮮與加工職業技能實訓中心,爭取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單位的支持,聯合枸杞產業骨干企業,圍繞枸杞苗木繁育、標準化生產、病蟲害防治、精深加工、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質量檢測、歷史文化等,健全完善枸杞產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引進培育骨干師資隊伍,積極探索枸杞產業人才培養培訓模式和基地運行機制等,為加快枸杞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打造枸杞產業人才高地奠定基礎。四是實施“杞鄉英才”工程。健全完善優秀人才評選獎勵辦法,適時組織開展名師、經濟名人、農業專家、創業明星等評選活動,首批命名表彰28名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杞鄉英才”榮譽稱號, 每月發放1000元的工作生活補貼,用于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條件,并定期體檢、休假療養,積極推報“中衛英才”“塞上英才”評選,著力營造識才、重才、敬才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完善“五項機制”,推動人才工作科學發展

      一是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分類推進職稱改革,落實不同行業、不同層次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機制,有序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職稱評審工作,積極探索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和“能工巧匠”、“土專家”、“田秀才”、“民間藝人”等實用人才職稱評審辦法,逐步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知識水平的科學公正的人才評價機制。二是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鼓勵創新的政策措施和各項配套制度,建立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支持各類人才和企事業單位創辦科技型企業、申報發明專利、轉化應用高新技術成果、設立創新研發平臺,通過制度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感情留人,遏制人才流失。三是完善人才使用機制。建立中寧縣專家智庫,完善專家咨詢、論證、評審機制,鼓勵用人單位采取兼職、咨詢、科研和技術合作、技術入股等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促進人才隊伍結構優化調整。四是完善項目引才機制。探索人才、智力與項目相結合的途徑,積極引導高校、科研單位與企業開展創新合作,建立健全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項目引進人才,依靠人才開發項目。五是完善人才工作投入機制。制定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辦法,落實人才發展優先投入政策,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各界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機制,為人才工作深入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編輯】:
    【來源】:中寧黨建網
    大肉蒂被嘬的好爽H娇门吟
    <input id="u0kae"><object id="u0kae"></object></input><blockquote id="u0kae"></blockquote>
    <blockquote id="u0kae"></blockquote>
    <samp id="u0kae"><samp id="u0kae"></samp></samp>
  • <blockquote id="u0kae"></blockquote>